艺术网丨一个布衣山民,为何被誉清代第一书法家?他破解了篆书的神秘色彩

电子游戏的玩法和技巧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电子游戏的玩法和技巧 > 新闻动态 > 艺术网丨一个布衣山民,为何被誉清代第一书法家?他破解了篆书的神秘色彩
艺术网丨一个布衣山民,为何被誉清代第一书法家?他破解了篆书的神秘色彩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邓石如(1743—1805),初名琰,字石如,避嘉庆帝讳,遂以字行,后更字顽伯,因居皖公山下,又号完白山人、凤水渔长。

邓石如

图片

邓石如工四体书,尤长于篆书,以秦李斯、唐李阳冰为宗,稍参隶意,称为神品。李志敏评价:“邓石如被誉为第一书家,隶楷多法六朝之碑。”系清代著名篆刻家、书法家,也是邓派篆刻创始人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邓石如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在书家林立的清代书坛脱颖而出,而成为清代碑学书风的一代宗匠,与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。

他所处的时代,正是清代乾隆盛世时期。清朝自顺治皇帝以下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皇帝均对汉族文化有浓厚兴趣,康熙与乾隆对书法的酷爱与重视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由于清朝是异族统治,一些有才华的汉族人不愿与异族统治者合作,宁愿终身为布衣,不肯为清廷所用。例如傅山这样的大学者,宁愿在民间行医,也不愿接受清廷的封官。

所以在清初和清代中期,隐逸之士和布衣身份的文化人,被看成是有气节、有抱负的汉族文人而受到尊重。正是这一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,使得清代的布衣书家能与官僚书家分庭抗礼,那些身居高位的清廷官员自愿降尊结交布衣文人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例如曾任清廷户部尚书的曹文埴就主动结交布衣书家邓石如,并称邓为“江南高士”。乾隆五十五年,适值“纯庙八旬圣节”,曹文埴强请邓石如一同入京,邓石如宁愿步行骑驴入都,也不愿随曹同行。

这种朴实的作风,赢得朝野人士的赞扬和敬重。因此可以说,正是由于清代中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,使得布衣身份的邓石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同,这对确立他在书坛与印坛的宗匠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篆书是邓石如最擅长的书体。邓石如之前的书刻家大都重视篆书线条的装饰性,用笔和用刀比较单一。

而邓石如将篆书的圆笔与隶书的方笔结合运用,融为一体,在结篆上方圆互施,在用笔上方圆互用,形成刚健中含婀娜、圆转中有劲直、朴厚中有灵动的个性风貌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他的成功实践丰富了篆隶书创作的用笔技巧与结体方式,打破了篆隶书创作僵化、单一的创作模式,将书法线条的装饰性与写意性融为一体,将书法创作与篆刻创作有机结合,互相推动,互相提升,扩大书、刻的创作空间与取法范围。

正如李刚田先生所说:“从邓石如的篆书墨迹中,体会到他对篆书'中锋’的理解是活化的,而不是机械的,是从审美感上的追求而不拘泥于形质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邓石如篆书在李阳冰基础上上溯秦李斯,并掺入猎碣碑版笔意,惯用长锋羊毫,不加剪截,铺毫作书,浓墨酣畅,神完气足,开创一代新风。

当时有人指责他“破坏古法”,因为小篆自秦以后,基本是以《说文》篆书为归,元明几位大家都写得非常光洁,两头圆平,而邓石如的写法是饱墨铺毫,以隶为笔,方圆自任,为后来人开了方便之门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邓之后的何绍基、吴让之、杨沂孙、徐三庚、吴大澂、赵之谦、吴昌硕以及现代诸大家无不用此法,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了。

笔者以为,邓石如的功劳是破解了篆书的神秘色彩,赋予其如同楷书、行草书一样的书写方便,吸引了众多的文人握管习篆,且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好。所以,邓石如开篆书新风之外,兼有普及之功。

邓石如书法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多家机构倡导宠物诊疗规范化 ,助力宠物险市场高质量发展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电子游戏的玩法和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